城市的創新,在於如何調節新舊空間關係,以及妥善運用公共空間,使其於城市進程中發揮效益;進一步以市民社會的觀點來審視公共空間,可發現公共空間其實是私人空間的擴張延伸。
舉例來說:火車站於現代都市,不僅是一種公共空間的使用,更是一種私人空間的延伸;站前廣場、售票口、月台等,均承載著人們都會生活記憶,更詮釋了市民社會下公共空間的意義,公私之間不一定呈現對立關係。
那麼,嘉義城市文化裡的公共空間隱含著什麼呢?
從KANO到紅葉、從民主之夜到管樂之夜,嘉義人一次次藉由中山路串連起嘉義車站到嘉義圓環,詮釋著屬於嘉義的公共空間意義。
如今,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並非只迎來單一的城市公共建設,更迎來了一個城市空間創新的契機,使得嘉義人得以透過空間再設計,建構嶄新公共空間網絡(Networked of Public Realm),縫合新舊美好的都市空間,隨著火車運行串連出「家」園的空間新框架(New Framework for Space),讓創新能量成為擴張「嘉」義蛻變的新力量。